首先,我想做個小調查。你們之中有多少人認為在拿取珍貴檔案時必須戴上白棉布手套?當看到電視上工作人員戴著白手套小心翼翼地展示檔案資料時,你作何感想?
我想說的是,在有些情況下白手套是多餘的。從前段時間開始,在英國國家檔案館的工作人員開始執行一項新規定——在處理檔案時摘掉白手套。你也許會心生疑惑,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規定?在英國,和檔案館一樣,那些藏有大量珍稀文物、原始檔案的機構也已不再使用白手套,關於英國檔案、文物界作出摒棄白手套的決定,我將給出如下解釋。
在處理多種載體的檔案,尤其是紙質檔案時,白手套不僅不會對珍貴檔案起到保護作用,反而存在隱患。最初,檔案人員在接觸檔案前佩戴白手套的目的是,防止手上的油脂和汗液在檔案表麵留下汙漬和印記。實際上,如果工作人員在接觸檔案前將雙手洗幹淨並晾幹,那麼弄髒檔案的風險將被大大降低。關於戴手套會給檔案帶來潛在風險的原因有以下幾點:
手套令觸覺遲鈍。人的手指是非常敏感的,如在直接觸摸羊皮紙檔案時,可以感知檔案的脆弱和易損程度。但是戴手套則會降低手指的靈敏度,稍有不慎地誤操作便會對檔案造成損壞。
手套使動作笨拙。手套並非根據每個人的手掌定製,戴上後或大或小,加上手套的厚度,令工作人員的雙手變得不那麼敏捷。這樣一來,在翻頁或撿拾檔案時的難度係數會有所增加。另外,在撫平、展開紙質檔案的邊角時,一旦用力過猛就會將邊角撕扯下來。這些都是戴手套惹的“禍”。
手套可能會吸附住原本脆弱或已受損的檔案邊緣。特別是紙質易碎時,手套一經粘住檔案,即可造成整頁檔案的撕毀或剝落。
手套容易髒。在處理完某件布滿汙漬和灰塵的檔案後,戴著同一副手套再取另一件檔案,這樣很容易將先前檔案上的菌塵轉移到其他檔案上。即便處理完一件檔案就換一副新手套可行的話,但相比之下,清洗雙手要容易且經濟得多。
盡管以上原因都表明手套在處理檔案時是個“累贅”,但在某些特定情形下,還是需要戴上手套的,比如在拿膠片、底片檔案時,手上的汗和油會對膠片等表麵上含有感光材料造成侵蝕,從而影響成像效果。總而言之,我們的建議並不是在處理所有類型的曆史文物、檔案、藝術品時都不加選擇地摘掉手套,但需要強調的是,對於一些特定載體的檔案來說,白手套的確有百害而無一利。為了讓人們清楚地了解到如何正確拿取檔案資料,英國國家檔案館更新了培訓材料,在其官方的宣傳片中,你也會發現,工作人員的白手套不見了!
楊太陽 編譯
原載於《中國檔案報》2019年02月17日 總第2596期 第三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