筆者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任安徽省和縣電台報務員時,曾參與救護美國孤艦上受傷的官兵,茲將這
件難忘的中美友誼,回憶寫在下邊,以饗讀者。
四十七年前,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中旬,日軍侵占南京,大肆屠殺,中國軍民死傷無數,連第三
國的艦艇也未免於難。
十二月十四日下午,美國艦艇《巴納》號(Panny)由南京溯江西行,駛至安徽省和縣江麵(今
馬鞍山對岸)時,突遭日軍三架轟炸機的追擊。
日軍無視國際公法,三架飛機對《巴納》號輪番俯衝,投彈轟炸,艦上官兵均來不及穿上救生
衣,紛紛泅水逃生。結果,《巴納》號被炸沉,一大截艦體在北岸擱淺。
和縣縣城距江邊九華裏,離南京僅四十八公裏。南京被日軍侵占後,和縣突出已成前沿陣地,
城內老百姓已撤離,僅有一所醫院和一座使用幹電池小型電台——隸屬當時安徽省政府及第五戰區司
令長官李宗仁參謀處指揮的唯一通訊工具。
入晚,《巴納》號受傷官兵,經沿岸防護人員護送進城,經醫生緊急搶救治療包紮,這些美國
官兵仍驚魂未定,直到第二天才安定下來,一個個散落街頭,蹲依牆邊曬太陽。
《巴納》號艦長休士臂部也受傷。和縣三麵受敵,隨時都有可能被日軍侵占。休士焦急萬分,當
他知道了城內有一小型無線電台,便立即吃力地趕去電台,要求無線電報務員發電報到漢口美國大使
館,火速急救。休士身體很胖,坐在藤椅上寫了一份英文電稿,報務員丁君將電稿譯成一份中英文並
行電文,當即發往省府所在地六安,由省政府秘書處轉發漢口美國大使館。
休士精神稍好,惟臂部仍感疼痛,當醫生替他換傷口繃帶時,他用英語對醫生說:Take care—
—小心一點。
兩天後的一個傍晚,江麵忽響起一陣密集槍聲,原來,漢口美國大使館收到休士艦長那份十萬火
急求救電報後,立即派了一艘軍艦和一艘紅十字艦,全速駛抵和縣江麵時,在江麵遊弋的日軍橡皮艇
發覺後,迎麵向兩艘軍艦開火。未幾江麵複平靜下來。美國軍艦及紅十字艦停泊在江心,一些官兵乘
著由艦上放下的汽艇上了岸。時已深夜,寒風凜冽,美國艦上人員帶著數十具擔架在黑夜裏進了城。
一個軍官與縣府人員交談後,了解情況,另一軍官問電台報務員:“這兩天日本飛機曾空襲過嗎?”
報務員用英語答道:“僅在揚子江上空進行偵察。”軍官露出笑容,向這位年僅二十四歲青年人表示
謝意,隨後,所有受傷官兵躺在擔架上,被抬上軍艦。
午夜,天空露出點點繁星,兩艘美國艦船連夜駛離這個小小孤城,鼓起揚子江波濤,溯江西上,
急向漢口駛去。
對於《巴納》號被炸沉,前來救護的美國軍艦,搶拍了紀錄影片,於一九三八年五月間在漢口各
電影院放映,筆者親身經曆並協助其事。
後來,美國務院派一代表團去日本交涉,要求賠償損失。日本外務省接待了代表團。嗣後,美日
關係逐漸緊張,至一九四O年冬,日本偷襲珍珠港,揭開第二次世界大戰序幕。以後幾年,中美兩國
人民在戰火紛飛的歲月裏,譜寫了很多動人,互相幫助,互相支援,可歌可泣的難忘友誼。
(原載美籍華人雜誌《源流》,班誌洲先生提供)
上一篇:雞籠山“三毛祖師”的來曆 下一篇:唐生智等就中國軍隊退出南京致蔣介石電 |
|